-
民事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 本丛书共包含五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指引》《劳动纠纷:证据运用与裁判...
-
2021年4月20日下午,司法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在东荣大厦702室举行了“电子诉讼立法研究”研讨会。吉林大学法学院民法教研部孙良国...
-
文章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官网 4月7日,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调研座谈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
全文原载于《中国应用法学》2019年第2期,感谢《中国应用法学》杂志社的授权! 作者单位:蔡立东,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
文章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位运行,网络赌博犯罪案件上升明显,网络犯罪黑灰产业生态圈...
侯学宾、陈越瓯:人民法院的运动式治理偏好——基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行动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1 研究成果 浏览:148
全文发表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年第6期
摘要: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过程中涉及不同类型的相关利益群体,也形成了三种合法性类型:管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在多重合法性压力下,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相关合法性受众所作的回应措施之间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受政法场域权力结构的制约,人民法院形成了对资源分配的权威部门所带来的合法性压力的偏向性。在治理资源欠缺以及对组织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人民法院既”被动接受”也”主动迎合”了运动式治理。人民法院采用运动式治理是组织自身战略、社会互动网络、组织场域结构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政法逻辑与司法专业智慧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 钱大军、苏杭:我国法律创制与司法适用衔接机制的重塑
下一篇: 孙良国:快递物品毁损的限额赔偿论